这是一篇相当危险的文章,因为这里面涉及了目前中国互联网中最难以启齿的一个事物——GFW,以至于我可能在以后的几天里每天都要上网看看我的网站是否依然健在。上个学期的期末就买了这本《我们的防火墙》,作者是南京大学的李永刚先生,对于我来说这还是一个比较陌生的名字。在写这篇评论文章之前,我曾经尝试在豆瓣上找找关于这本书的评论,其中一篇就是keso的《他们的防火墙》,如果你想阅读著名观察家的文章,请点击(这里)跳转到豆瓣。
由于这本书的论述部分大都在用政治学的理论论证这个“庞然大物”之所以产生的原因,在前五章也就是书的前半部分作者使用了大量的材料来介绍中国网络的发展历程和GFW的现状,总体来说还是比较具有说服力的,毕竟在网络上那些痛骂中国的防火墙的人士大都没有仔细去研究过为什么会有这个庞然大物树立起来。尽管你会从各种各样的反应中国互联网进程的书上读到这个国家的互联网从初生时的小众到现在的大众,从初生时的高级知识群的专享到现在全民狂欢的过程,但是却少有人去想作为监管者的政府是什么心态,从最先的观望到后来的试图控制再到强硬控制再到现在的逐步走向开放的过程,这其中蕴含的政治学的原理。
从表面上看,这几年我们的网络环境正在逐步恶化,经历了各种各样类似于古代“灭佛运动”的“消灭互联网”运动之后,我们的网络看上去及其怪异——一方面,监管者试图通过强硬的控制达到他们设想的和谐社会的效果,另外一方面,那些被监管者苦不堪言;一方面,监管者试图通过屏蔽不适合内容和舆论引导让互联网朝他们所希望的方向发展,另外一方面,被监管者在线下社会普遍找不到发言权的时候诉诸于互联网,使得互联网成为目前最有效的民意发布渠道;一方面,我们拼命提倡这是一个互联网开放的国家,任何人都有使用互联网的权利,但是另一方面,我们超过美国总人口的网民却无法使用全世界最大的视频网站、最大的交友网站、最大的微博客平台。本书中让我个人比较有收获的是关于政府监管逻辑一章的论述,从这一章开始本书开始正式进入阅读时间,因为如果你对互联网足够了解,前面的部分基本上就可以当做一个回忆去阅读了。在关于“父爱主义”的论述中,我们看到了所有的威权政府共同的特征——主动去介入某些社会方面,试图以自己的意志去代替他人的意志,并且认为这是一条正确的途径。当然由于出版的需要,我认为作者其实删除了很多更加激烈的论述或者假设,因为即使在这种我认为最善良的假设下面依旧会有很多的问题存在。
首先,“父爱主义”来源于对被监管者的不信任,这是目前最让人担心的问题,在一个社会启蒙转型的阶段,认为现在的社会人群依旧如五十年前那样政治狂热是明显有问题的。这就好比一个儿子都已经工作了,他的父亲还认为孩子还在上幼儿园,并且运用一切手段给孩子营造一个见不得任何丑恶的世界。这可不是个好爸爸,虽然林无敌的爸爸也是这样。
其次,“父爱主义”的动机不纯。父亲们理所应当的认为孩子们不应该看到不适合他们的内容,这其中有明显违背社会伦理的内容,比如说色情、反人类等等,但是还有一些内容可能是反映父亲的某些个人问题的。前面这种原因的屏蔽我认为是有道理的,因为这种动机基本上是纯洁的,让青少年免受这些不良内容的侵害;但是后面的屏蔽我们不得不重新考量一下,而目前我们监管的内容更多的是后面的那种情况,我们屏蔽了很多有违于监管者意志的内容,尽管这其中大部分说的是真的。
再次,“父爱主义”的监管方式现在看来是有漏洞的,更多的时候我们用的是一种粗放式的管理方式,监管者“尝试着在自己的工具箱里寻找现成的工具”,将线下的大量的不科学的管理方式搬到网络上,甚至出现“宁可错杀一千不能放过一个”和“连坐”这样的情况。这种方式的出现只能说明我们的监管还是很低级很落后,甚至出现专业的“五毛党”和“举报有奖”制度,这些无疑都是有违所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真正高级的互联网管理方式应该是你在管理,但是却发现不了你的踪迹;而不是处处砌着一堵墙,谁都能知道自己是被他干掉了。
在书中的最后一章中,作者理想化的提出了“宽容”和“德政”的想法,认为现在这种局面需要监管者和网民们互相和解宽容。在这个提倡“是非分明”的国度里,这种宽容和和解看上去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不管是政府改变目前的这种监管形态做到真正的“德政”,还是网民改变心中“非善即恶”的判断体系。就我个人而言,虽然现在更多的网站被加入到屏蔽名单中,但是总体来说在一个提倡监管的年代里,情况正在逐渐向好的地方发展,至少在国内有限的空间里我们能够相对自由的发表看法批评政府,尽管和外面的世界有所差别,但是和我们的历史比起来已经很不错了,我们能在网络上声讨一个“封疆大吏”的某些言行,能够质疑政府的政策甚至这个制度,当然在很多人看来这个应该是我们生而有的基本权利,而不是监管者“好心”给予的。
其实就现在而言,还是有一些疑问还需要思考的
- 放开互联网之后,到底中国何去何从?
- 网络暴力和不良内容究竟能发挥多大的作用?
- 本书中假设的“监管者逻辑”,到底是不是现在的决策者们的真实想法?
- 书中期望的“宽容”到底在近期内有没有实现的可能?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