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井观天

互联网、科技、生活

Facebook新Timeline体验

从12月15日开始,Facebook正式开放了新的Timeline的使用权限,这个之前只能用开发者帐号才能开启功能现在所有人都可以用了,为此Faceboo还推出了一个专题页面(链接)来介绍这个新特性。

根据专题页面的介绍,新的Timeline将会给你另一种讲述你的生活的方式(Tell your life story with a new kind of Profile),专题列举了新的Timeline的三个重要的更新:

1,Cover(头图)

这个理念和最近大热的Path 2很像,用户可以自己定义Profile页面最上方的图片,我通常叫那个地方Banner,但是FB的官方约Cover,Path也是这么叫的。这个功能是对就的Profile页图片模块的升级,也就是用户可以自定义显示在Profile页面顶部的四张图片,这个功能一经推出就引来用户的把玩,很多用户拼出了好玩的图像。这回Facebook索性将这个功能合并成一张图片,用户可以选择一张最能代表自己的图片去填补顶部的大通栏。

2,Storire(故事)

Facebook官方对Storiese的解释是“分享和标记那些你难忘的文章、照片和生活轨迹,这是展示你的成长轨迹的地方,从出生到现在”。从展现形式上来说,这是一个类似于剪报本的时间线,用户的各种故事按照时间顺序(待会儿说一下这个时间)。每一个事件都以一张卡片(发布文章,传照片,签到,喜欢)的形式分布于时间轴的两边,就像是树的枝叶一样。

3,App(应用)

对于各种第三方应用,Facebook也推出了新的应用展示形式,每一个应用都可以拥有一个独立的卡片展示“用户喜欢的电影,在听的歌,喜欢的活动”,提供给用户一种新的展现自己兴趣的方式。

使用中的体验

1,新版的Timeline让用户有了整理自己Timeline的理由

在SNS中,我们普遍比较看重好友的New Feed,但是对Profile却很少光顾,主要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其一,NewsFeed和Profile差异太小了,很多的SNS里面后者更像是前者的一个子;其二,Profile页的东西不能充分定制。

Facebook很巧妙的搞定了这个问题,Cover使得用户有展示个性的机会,同时Timeline里的事件可以隐藏,可以编辑(编辑后会自动调整到新的时间点上去),可以补充过去的时间线(让用户觉得时光是可以倒流的,回忆是可以补充的)

2,无处不在的好友关系和地点

之前Facebook就有很多事件是必须绑定人的,而新的Stories里,几乎所有的事件都会推荐绑定一个人。比如搬家的时候让你选一个室友,让你圈出照片里的。另外一个改变是无处不在的地点,Facebook试图让用户,在新发布Stories的时候尽量让用户选择一个地点,用户输入的地点将会成为地址库的一部分,同时系统还会显示每一个地点来过的人数。

我尝试着将图片,状态绑定到了地点,发现故宫、中关村这一类的地点都已经在Facebook的地址库里了。

3,布局的变化和可视化筛选

之前Facebook的Profile页与首页一样是三栏结构,新的Timeline上线后,用户的Profile页变成了大通栏,从上至下的顺序分别是:

最上方:Cover;其次是头像和名字、基本信息、App概要;主体部分是Stories Timeline。

右侧是根据用户当前页面的事件的时间线切换(怎么样,看上去和Path几乎没有差别)

用户可以以可视化的时间轴筛选时间线中事件也可以按应用维度进行筛选(在基本信息的最右侧点击相应的应用块按照应用筛选)

总结

从产品设计和用户体验上来说,新的Timeline都是一个非常好的创新,Facebook也正在逐步实践他们所说的记录用户一生的工具。新的Timeline不仅在感官上更加酷看着更舒服,同时在保持用户粘度(你都可以自己编辑自己的Timeline,Facebook成了最好用的公开日记本了),强化好友关系(无处不在的With Who),增强应用曝光度(好玩的应用会分配专门的卡片)都有积极的影响。

卡片式排布的方式虽然很酷,但是比较吃资源,刚开了一会儿,我的Chrome就轻度卡了。

————————————————————

我的Facebook地址:http://www.facebook.com/kinaschen

欢迎加好友!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