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井观天

互联网、科技、生活

不过如此

鲁迅先生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就让我在此断章取义一回吧。想必经常上网看新闻的人肯定注意到这条新闻——《一次谷歌搜索的能耗:100瓦灯泡工作1小时》(原文),发表之后马上激起了IT人士们的巨大反响,首先是keso在他的博客里从技术的角度说明了这则新闻中存在的数据上的错误,然后是各大网站转载以及个人博客对于媒体炒作这条新闻的险恶用心的怀疑。似乎中国的媒体又一次背上了诬陷Google的骂名,而且这一次从传统的著名媒体《羊城晚报》开始到互联网上的著名大佬“人民网”结束,活生生的又一部“有关部门”新闻炒作的全程教材。

ycwb_screenshot

但是仔细想想呢,《羊城晚报》、网易科技、人民网的目的真的有这么险恶吗,抑或是《新科学人》的编辑们为了鼓励大家进行低碳生活而用Google这个最大的互联网公司开刀,还是在被假新闻、策划新闻包围的现代人的一种癔症呢?

首先,我会选择排除《羊城晚报》诬陷Google这一条,当然我们不否认报纸有的时候会为了博眼球而故意制造一些事端,抑或是一些新晋的编辑为了制造新闻效果而不去核实新闻来源,这些原因从校园校报到《人民日报》都是一路存在的。

从六十年代的“全民放卫星”,到近些年《新快报》关于韩国“叫兽”侵吞中国传统文化的报道,再到青岛某报纸拿《知音》里的故事当成社会新闻刊载。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复杂的,当代的媒体人有自己的无奈,负面报道不让报、灾区不让随便去、矿难不让进现场、世博会只能捧、官方的东西就算再操蛋也说这是在……领导下的英明成果。这样一来,就跟郭德纲相声里面说的“凡是穿衣服的都不能要”,换成新闻报道中就是“凡是有背景的就不能报”。所以现在都市报、电视台民生的新闻里永远都是邻里冲突、奸商当道,但是却没人反应权力阶层和财富阶层勾结这一当今社会最核心的矛盾,为什么会这样呢。你要明白所有的记者都是要赚钱养家的,有的时候并不是每个记者都和简光洲老师一样能够以这么大的勇气去揭黑幕的。

其次,我不相信这则新闻的责任编辑有诬陷Google的野心。上网简单搜索了一下羊城晚报这位叫做“文雯”的编辑(估计是为女编辑),她负责的绝大部分都是社科类版面的编辑,现在我能找到的几篇她编辑的文章都是关于科教类的,比如说“诺贝尔奖趣闻”、“健康误区”等(链接一链接二链接三)。她编辑的文章大致有几个特点,首先文章的内容大都是社科类趣闻,多发表在《羊城晚报》的社科专栏版面,其次文章大都是翻译的作品,并且我推测很有可能这些文章都是她自己翻译的(很有可能大学是中文系或者外语系毕业的)。

工作上的纰漏显而易见:作为一个半专业的译者,很有可能在翻译的时候出现纰漏(Google文中翻译还算凑合,文法基本合格),并且作为社科类的一个编辑很多东西并非她大学专业所及,更难以想象Google服务器的规模和服务器处理数量这样专业性很强的内容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像cnbeta或者izaobao的编辑那样BT的)。这样的情况只能说明那位编辑童鞋在新闻业务上可能有欠缺,但是给她打上任何标记都是过了的,甚至于那位编辑很有可能连自己都没想到这篇普通的文章产生的后果。

作为一个新闻系的学生,一个曾经并且未来很有可能成为编辑的年轻人。这几年中深切意识到了新闻从业者们的无奈,不管是在学校里课堂上老师细数当今新闻宣传部门的种种潜规则,还是互联网上防火长城和“有关部门”铸就的复杂的新闻检查制度,很多时候这种环境是我们不能克服的,那些可怜的记者编辑们就像是漩涡中的Google一样,他们只负责向用户提供信息。但是千万不能像有关部门一样,查到一封违禁邮件然后大喝一声——“来人啊,把这邮差给我宰了!”

4 条回复

  1. Ray Chow 的头像

    羊城晚报登载这篇报道的时候没什么,但让人奇怪的是两天过后各大网站不约而同的修改了此文标题,转载此文。

    1. Kinas 的头像

      如果按照新闻编辑课老师的说法,这样的标题非常精彩~~~为了吸引眼球吗

      1. Ray Chow 的头像

        我怎么就觉得是针对谷歌呢……

        1. Kinas 的头像

          也是,Google做大了,都拿它举例子了。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