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于2008年记者节
这个节日属于一个特殊的人群,一个在中国最广泛存在但是却最容易被忽略的群体——新闻从业则,他们有一个广义的称呼——记者。2008年11月8日,在中国青年记者协会成立的这个日子,在8奶奶前第一次走向人们的视野——那一年样式举办了盛大的庆祝活动。在报纸和杂志上有他们飞扬的笔墨;在广播和电视上他们口述着历史;在网络上,前所未有的开放气氛让我们有更多的机会参与新消息的传播——我们也是记者。
范长江的一体在一个废弃的枯井里被找到,没有人知道他是怎么历史的——在那个混乱的岁月就算是中国最杰出的记者也不能逃脱被侮辱的命运。在那个十年里,有很多的人相继罹难,而成为导火索的武汉也在那十年里被灭门。谁又能想到四十年后的今天,在71年前范长江成立中国青年记者协会的日子,中国的记者能够庆祝自己的节日。
在一个舆论监督攻击不断走向两级的时候,记者存在的现实意义又是什么呢?
一方面对于强权,我们畏畏缩缩,在目前很少有人能够像当年付振中报道黑砖窑一样的勇气了呢,又哪来的三十年前的这个时候公然在报纸上发布《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好奇呢,抑或在六十、七十年前的今天,我们的最高领袖作为通讯员亲笔供稿的场景呢,还或是在社会出现争议性事件的时候让最大量的记者进入现场用最真实最及时的报道来化解才急以正视听呢。
一方面在广大地区,社会新闻和民生新闻的泛滥也让我们感觉到我们作用的不断弱化。当你看到一个新闻节目里报道的都是家长里短、消费者权益遭受青海或者奇闻异事的时候,这样的新闻和这样的记者又如何定义呢?产业化的时代里,这样的新闻满足了最草根的人群一窥天下事的欲望,但是却和我们的使命相抵触,我们始终认为记者应具有的最大的作用是舆论监督,当然这里所要的监督是强权而不是弱势群体,我们要的是不去的反抗,而不是试图通过媒体含义倾向性的报道来混淆视听以达到宣传的目的。或是为了一个预先设计好的主题,去“报道”某个还没有发生的“事实”。
记者和公民两个角色哪个更加重要?还是一个很难解答的问题,但是我们希望的是思考后更多的人选择“我先是一个记者,再是一个公民。”不像是普通的服务业者,同样拿工资的记者职业面临着最大的受众和最具有权威性、有传播力的、有公信力的平台,在这样的平台上你应该具有的是心怀大众和代表大众的阶级的那个理想,然后才是满足统治阶级的需要去做他们的“喉舌”或者“看门狗”。
发表回复